江蘇工業互聯網“強鏈拓市”走向“云”深處
-
江蘇經濟報
2020-07-31 16:18 -
文:
劉菁
江蘇首批38家“強鏈拓市”工業互聯網合作平臺名單公布,其中包括6家綜合類重點合作平臺、10家行業類重點合作平臺。阿里巴巴、蘇寧、徐工等知名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榜。
7月30日,江蘇“強鏈拓市”專項行動合作平臺對接會在南京舉行。會上,“強鏈拓市”專項行動正式啟動。同時,江蘇首批38家“強鏈拓市”工業互聯網合作平臺名單公布,其中包括6家綜合類重點合作平臺、10家行業類重點合作平臺。阿里巴巴、蘇寧、徐工等業內知名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榜。
“發展工業互聯網,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不斷向更深層次前進。”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胡學同說。
協同高效發展,“傳統鏈”改造提效
胡學同表示,合作平臺是“強鏈拓市”專項行動的功能主體,各平臺要強化任務聚焦和資源投放,才能充分發揮功能作用。
諾得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智運通工業互聯網平臺就是這樣的例子。該公司副總裁趙惠丹介紹,智運通平臺專注工業用品的物流數據,旨在幫助制造企業改造傳統、低效的供應鏈。“公司不少企業客戶通過智運通平臺,真正實現了供應鏈數據的整合,并以此完成了對整體物流更加詳盡的改進提升。”
她以江蘇一家農機行業龍頭企業舉例說,該企業借助智運通平臺,物流成本下降了8%~10%,物流時效提升了10%以上,并在今年疫情蔓延的時候,成為全國最早一批復工復產的農機企業之一。“從一開始對數字化保持困惑到現在極力擁抱數字市場,我想這些實打實的數據是促使這家企業迭代升級的最核心因素。”
“‘強鏈拓市’專項行動有利于讓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更加完善。”江蘇省工信廳兩化融合推進處副處長王曉榮對記者說,首批38家合作平臺如果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在未來不僅能讓企業從僅僅提升效率放眼到供應鏈的改善,還能讓企業通過平臺與外部單位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最終完成產業鏈協同優化。
龍頭帶中小,“引流”資源構建生態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新基建、在線新經濟”的重要內容和載體。當天,全省工信部門與38家合作平臺聯合啟動了線上“蘇貨云選”和線下“強鏈拓市”環省行兩大主題活動,共同推進發展云供應、云生產、云銷售三大新模式,幫助江蘇制造業企業“找配套、拓市場”。
7月28日,《2019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公布,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位列2019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第37位。匯通達相關負責人透露,將把公司創建的匯通達產業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業務重心轉移到江蘇省內制造端中小企業產品服務和營銷領域,利用平臺資源和優勢解決企業產品渠道銷售不順暢等難題,幫助企業提升效益。
“很多中小企業可能缺乏運營電商平臺的能力,也沒有做數字化轉型的資源,依托我們的資源和服務將平臺流量‘引流’到這類企業中,來滿足它們的發展需求。”阿里巴巴集團阿里云戰略發展部總監陳哲透露,阿里巴巴目前正在江蘇打造“飛麟”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形成至少10個以上的“強鏈拓市”工業互聯網標桿項目。同時,該平臺將整合阿里巴巴的數字化、信息化等資源,幫助江蘇制造業企業完成三大“云轉變”,快速構建起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構筑發展優勢,滋生工業互聯動能
全面推進工業互聯網“528”行動,深入開展“一市一平臺、一行業一平臺”培育工程,打造1個國家級十大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8個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65家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95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和2939家星級上云企業……通過近年來的一系列措施,江蘇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整體水平已走在全國前列。
今年5月,《江蘇工業互聯網平臺“強鏈拓市”專項行動方案》發布。方案提出,三年內新增10萬家企業上云,培育20個重點產業供應鏈云平臺,打造50個銷售過億的C2M數字工廠,培養1000名以上的工業電商人才,促成省內制造業企業達成3000億以上的線上交易及服務訂單。
“我們在國家提供的良好政策環境和企業大力轉型的濃厚氛圍中推進專項行動,就是為了讓江蘇形成以數據為驅動的新動能,讓企業通過數據這一核心來實現換道超車,助力江蘇形成新一輪改革發展。”江蘇省工信廳兩化融合推進處副處長張志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