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城、立一城”,蘇州這家企業有“制勝法寶”
-
蘇商會
2022-11-15 16:50 -
文:
張丹
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與此同時,產業變革加速,科技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抓手。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
對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些表述對把握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與制造業發展的有機聯系,具有鮮明導向意義。
11月11日,由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主辦,力鼎環保、蘇商會蘇州秘書處承辦的“2022蘇商學習之旅——走進力鼎環保”活動如期舉行,近20位蘇商聚焦這家高端污水處理設備的領先企業交流學習,共論新時代下如何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活動由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郭濤濤主持。
做一城、立一城
活動伊始,與會企業家參觀了力鼎環保的研發總部,并觀看了力鼎環保的企業宣傳片,同時聽取了江蘇力鼎環保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海周有關企業產品與發展布局的介紹。

十年來,力鼎環保專注環境領域分散式污水處理,致力于面向環境產業分散式場景污水處理工藝開發及相關高端裝備產業化,融合自主設計、研發、制造、銷售、安裝、運營、檢測于一體,立足江蘇,布局全國,放眼海外,下設八個省級商務分公司、兩大制造基地、十個區域運營分公司。何海周表示,我們始終踐行“做一城、立一城”的堅實客戶承諾,堅持走專精特新,持續科技研發創新。

江蘇力鼎環保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海周
座談會上,何海周以《以水之名,濯世清明》為題作分享。何海周表示,我們一直在思考商業的底層邏輯問題,就是為何做?為誰做?怎么做?這三個問題也是鞭策自身商業持續性的終極性問題。如果想不清楚這些問題,就會影響決策。此外,我們在不同時期得到的答案也會有所不同。
何海周坦言:“在專業領域,所有從業者之間的差異,就是基于行業的痛點,你能解決什么問題?你能解決多少問題?這就是企業的科技水平之所在,也是差異性所在,更是競爭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戶用機清道夫™系列是力鼎環保多年研發、測試與充分實踐的結晶,在國慶節期間,力鼎環保為迎接二十大,開啟了全國免費試用戶用機清道夫投放行動。“目前,該產品已經投放100多個區縣,期間不斷對各個區域的產品進行測試和迭代。就目前的市場情況,整體可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幫政府省錢;二是給地方納稅;三是以區縣構成代理營銷網絡后,可形成長期收益的機制。”何海周說。
作為力鼎環保的創始人,談及創始人的特質,何海周從“知行合一”的角度給出五方面建議:
一、一定要對現行的政策有充分的理解,比如二十大報告,從報告中是否能夠解讀出產業趨勢?能否理解背后的深層次邏輯?這種解讀對商業的布局有長足發展的作用;
二、從專業的角度來說,一定要有分析能力,對產業的競爭面、政策面、技術面,得有一套完整的分析理論,產業的分析要深入,不能人云亦云;
三、作為民營企業,必須要具備科技屬性,或者說科技能力,無論是自主研發,還是跨界融合,科技屬性一定要強,所以科技能力必須要具備;
四、在做自己事業的同時,也要關注不同的賽道,對于其他的商業形態也要多分析,自身的商業視野一定要拓寬;
五、要挖掘產品的用戶使用價值,因為企業最終輸出的還是產品。要洞察客戶和用戶的本質差異,客戶并不是真實用戶,或者說最終用戶,產品的好與壞最終還是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
企業家應具備“六個思維力”

活動尾聲,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俞文勤結合活動現場交流內容,聚焦實業發展,從企業家的思維方式出發,圍繞“六個思維力”作精彩總結。
一是具有未來思維,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某一個企業的時代,我們要對政策、產業、趨勢、未來看得明白。中國的民營企業一定要關注中國的政治和政策,否則很難真正做大,做成產業龍頭,做成行業領袖。有些企業歷史越長,身上背負的包袱越重,最大就是慣性包袱,這往往會給企業帶來不可承受之重。很多企業現在開始出現老齡化,最重要的是其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和慣性思維,而企業家和企業的接班人卻很難消除和推翻強大的成見和思維慣性。
二是具有用戶思維,過去中國的制造業都是做加工的,那時候根本不需要去考慮終端用戶是誰,只管誰給我下單,我對誰負責。但絕大多數的中小型制造企業,一定是要親自面向用戶的,面向用戶的企業大致上有三種思維:第一個是項目思維,如建筑施工企業;第二個是產品思維,需真正擁有自己的產品;第三個是平臺思維,需收集數據從而形成用戶網絡。從項目思維到產品思維,再到平臺思維,這不僅僅會讓企業賺錢,更會讓企業值錢。
三是具有場景思維,力鼎環保專注環境領域分散式污水處理,產品分為白鱘、藍鯨、清道夫等多個系列,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明確了產品的使用場景,真正思考了產品到底是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態下、什么樣的場景中運營。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就是能夠設計出產品的營銷場景、使用場景等。作為制造型企業,更要具備這樣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單純地依靠產品質量。
四是具有向內和向外疊加的思路,所謂兩者融合的思維,凡事要向內求,內求諸己,但不能只是向內求,因為所有的設計、產品、智慧,最終會變成產品,產品要通過交換和市場流通,來真正成為商品。產品到商品的驚人一躍,這個過程就是向外求。企業的增長一定是來自客戶和市場,一個優秀的企業有幾個標準,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堅定地和用戶在一起。
五是具有生態思維,加入一個平臺或組織,你可以見到平時工作、生活、學習圈子中見不到的人,可以通過有形或無形的各種交流分享,從而觸動思想,引發新思考,帶來新的行動和實踐,這就是授人以漁。譬如力鼎環保,現在做的很多事情都在主動鏈接。
六是具有設計思維,今天我們的企業,尤其是工業品,需要把工業設計的思維帶到企業中來,讓我們的產品變得更加人性化,變得更加美好。
總之,企業最后的競爭一定是回到企業的誠信、質量、信譽,在中國能把企業做好做久,靠什么?就是靠“做一城、立一城”,這就是底線思維。企業只有立足于此,才有可能生根、發展、壯大。

參會企業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