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全球電梯導軌制造老大!常州百億制造企業是如何鍛造的?
-
蘇商會
2022-07-26 10:51 -
文:
楊冠亞
東方潤安已成為全球電梯導軌制造老大,市場占有率超過70%,相當于全球每3臺電梯中就有2臺以上用的導軌出自東方潤安,而且高端品牌占有率更高。

東方潤安集團,一家基礎原材料專業制造廠商,專注實業、聚焦主業是這家企業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董事長蔣中敏矢志打造有特色、有品質、有核心競爭力、受人尊敬的企業,僅僅用了10年時間,帶領企業迅速成長為集鋼鐵、導軌、銅業為一體的制造業集團。2021年,東方潤安集團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431位,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第121位,江蘇民營企業200強第30位。
東方潤安集團在國內外經濟下行與疫情的雙重壓力下,依然動力強勁,屹立于行業之巔,蔣中敏董事長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7月22日,由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主辦的“2022學習蘇商好榜樣——走進東方潤安集團”活動在常州舉行?;顒赢斎?,江蘇省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處處長李君良、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俞文勤和近50位企業家齊聚東方潤安,深入一線,參觀了東方特鋼綠色花園式工廠,了解了鋼鐵的制造工藝流程,圍繞“聚力科技創新 建設時代企業”與蔣中敏董事長共同探討當下制造業的發展運營之道。
企業家們參觀東方潤安工廠
活動由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執行秘書長梁泳主持。
蔣中敏:專注實業,聚焦主業
東方潤安董事長蔣中敏
會議現場,蔣中敏圍繞“聚力科技創新 建設時代企業”做了主題演講,分享了東方潤安積極踐行的“精品發展、綠色發展、安全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剖析了新形勢下企業的發展問題與生存問題,及在新形勢下企業與企業家們在發展與創新上所面對的機遇與挑戰,闡釋了東方潤安“六項精進正念引 合道守靜向前行”的經營哲學。
蔣中敏1987年從大學畢業,從1987年至今的35年時間里,始終專注著一件事——煉鋼,身體力行詮釋著何謂“專注實業、聚焦主業”。早在2011年,蔣中敏就察覺到鋼鐵產能過剩這一不爭的事實,當時的東方潤安面對300萬噸的鋼鐵儲能,開始進行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如何進行轉型的規劃?東方潤安的方式是進行產業鏈的延伸,對百萬噸的鋼材進行深加工,將企業的生產布局從單純的機械制造轉向電機制造。據蔣中敏介紹,2013年,為做大做強優特鋼核心業務,東方潤安沿著優特鋼產業鏈向下游延伸,成立了馬拉茲(江蘇)電梯導軌有限公司,產品結構從特鋼制造向高端機械制造邁進。電梯導軌是電梯上下運行的重要部件,事關電梯安全及運行質量,對精度、硬度、耐用性要求很高。東方潤安通過與馬拉茲合資,高起點切入這一細分行業,從鐵礦石、煉鐵、煉鋼、軋鋼到電梯導軌制造,打造了一條全產業鏈。產品下線6年來,產量年均增幅45%以上,仍然供不應求。
如今,東方潤安已成為全球電梯導軌制造老大,市場占有率超過70%,相當于全球每3臺電梯中就有2臺以上用的導軌出自東方潤安,而且高端品牌占有率更高。
今年的疫情對于民營制造業企業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沖擊。對此,蔣中敏鼓勵在場的企業家專注自身:“天下沒有好干的行業,但也沒有干不好的行業。有人說鋼鐵不好,有人說鋼鐵好,鋼鐵好的時候我也在,鋼鐵不好的時候我也在。正因為我有這樣的想法,我是反復思考,反復觀察。所以我們就提出來叫專注實業,聚焦主業。心無旁騖,立足和專注于我們熟悉的行業,才能掌握行業的生存之道。”
蔣中敏認為,做企業的核心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研究自己,了解所在的企業強項是什么。而東方潤安的立身之本就是創新。據蔣中敏介紹,東方潤安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理工大學精誠合作,開啟了“精密銅管智能化加工制造與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研究”以及“精密銅管智能制造檢測技術及控制系統的研發與應用”項目合作。與此同時,潤來科技率先與中科院金屬所及沈陽理工大學成立高質量精密銅材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充分發揮集團資源與市場優勢和中科院金屬所的科研開發與人才培養優勢,打造產學研用高效融合的技術研發和智能制造平臺。
主題分享結束后,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俞文勤為蔣中敏頒發“學習蘇商好榜樣特聘導師”榮譽證書,江蘇省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處處長李君良為蔣中敏頒發“榜樣蘇商”榮譽證書。
降本增效、吸引人才……企業家們都在關注什么?
在聆聽了蔣中敏的分享之后,參會企業家紛紛與蔣中敏董事長就企業運營、節能降耗、人才培養等問題進行了深度交流,本文將部分企業家提及的具有普適性的問題記錄如下:
常州東方伊思達染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惲姿:如今染織行業也像鋼鐵行業一樣面臨產能過剩的情況,同時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問題。在轉型的周期里面,企業的哪一些成本是可以規避的?哪一些成本是必須要投入的?
蔣中敏:企業最好的降本是效率提升。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只有在滿產滿銷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優產優銷,因此我認為降本的第一條就是要先完成滿產,再談其他。
江蘇中圣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方瓊:制造業的創新力與研發梯隊絕對不是一天就能培養出來的,作為制造企業,如何吸引和培養人才是當前的大課題。請問東方潤安是用什么樣的政策來吸引人才的?
蔣中敏:這個問題確實不是靠一招一式就能解決的,單純地漲工資只能是其中的一個手段,但在人才留存上遠遠還不夠。企業必須要給人才提供茁壯成長的土壤,才能夠讓他愿意留下。對于東方潤安來說,留住人才是多方面的,也是在細節上體現的。比如24小時營業的食堂,自己承擔用人成本而不是外包,以及合理的獎金激勵制度、安全的生產環境等等。員工留存是一個大議題,企業想要留下人才,方方面面的細節都要做好。
江蘇海德利熱能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姚云: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管理是讓人很頭疼的事情。對于企業家來說,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管理知識,還是可以去聘請職業的管理人員來幫助運營我們的企業?
蔣中敏:任何管理模式都一定要結合管理者的管理對象,你是一個什么樣的管理員,這個只有你最清楚。50人以下的企業,靠感情管理,50人以上的企業,靠制度管理,規模再大,就需要加入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就是一家公司的經營哲學。東方潤安從2019年開始調整架構,我也曾經作為廠長,事無巨細地管理過,如今也將權力下放,依然能管得住。作為管理者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調整自己、改變自己、管好自己不做蠢事,專注你的實業、聚焦你的主業才是正事。
企業蓄勢賦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俞文勤對東方潤安承辦此次活動表示感謝并作學習總結。他表示,東方潤安集團是蘇商會的優秀企業,企業僅用十年的時間發展成為如今規模的企業,背后有其獨有的經營哲學。每個企業都要有自己的經營發展之道,正視自己,持續改善,以產品立企、以科技強企、以文化安企、以管理運企,才能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江蘇省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處處長李君良介紹了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及省委省政府對民營企業的考評指標,為民營企業指明了方向。在聽完蔣中敏的分享之后,李君良表示自己的感受可用十六字概括——聚焦主業、科技創新、綠色環保、責任擔當。如今政府對民營企業非常重視,始終堅持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李君良介紹,在經過對民營企業的調研走訪之后,當下的中國民營企業面臨著四個痛點問題:行業準入、要素資源配置、投融資貸款問題、招投標環節的不平等行為。針對這四個問題,國家發改委也一直在不遺余力地跟進了解并推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李君良表示,希望民營企業們能夠發揚企業家精神,圍繞專注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品牌影響力、深化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升級、勇擔社會責任等方面蓄勢賦能,打造專精特新產品和燈塔工廠,成為標桿企業。